近期新闻

杨志坚谈教育信息化的新机遇:未来在召唤



3月18日至20日,“第三届中美智慧教育大会”在北京举行。来自中美两国教育官员、专家、院校师生、企业代表等800余人与会,并结合前沿技术和产品,分享未来智慧教育领域的创新理念和重要研究成果。中国工程院院士潘云鹤、赵沁平,教育部科技司司长雷朝滋,北京师范大学校长董奇,中国教育学会会长钟秉林,美国教育传播与技术协会主席EugeneG.Kowch等中美两国教育科技界的专家出席,并围绕人工智能2.0和教育信息化2.0前沿话题进行了深入研讨。







国家开放大学校长杨志坚应邀做了题为《未来在召唤——教育信息化的新机遇》的报告。报告摘编如下:



一、未来与机遇


当我们谈论教育信息化问题时,由于它的时间指向性,无法回避对未来的讨论。


未来是什么?除霍金等精英外,绝大多数人说不清楚,即便有人认为自己可以说清楚,也未必能够获得普遍认同。未来是昨天的今天和今天的明天,可以想象、预测、憧憬,或者恐惧,但不可以确证。唯一能够确证的就是它的不确定性。


在中国,20年前,根本没人知道自己会被带入到今天的互联网时代。1996年,当尼格罗·庞蒂的《数字化生存》风靡中国知识界时,互联网纯粹是一个在知识界流行的学术性概念,网民只有60多万,2017年达到了7个多亿。


10年前,当手机刚刚开始走向大众时,它的主要功能就是通话,但似乎瞬间,智能手机、平板电脑、3G、4G、WIFI,以及微信、支付宝、共享单车、滴滴打车接踵而至,网聊、网约、网购等成为现实,预示着基于网络的未来发展方向。


近年来,科技进步令人振奋和憧憬。Alphago,5G时代;智能机器人,无人驾驶汽车;量子通信卫星,量子计算机(神威•太湖之光,运算速度是每秒9.3亿亿次;而一台50量子比特的运算速度将达到每秒1125亿亿次)。值得专门提及,也最令人震撼的是马斯克的卫星(空天)互联网计划(共12000颗,2020年实现800颗)和人脑与电脑连接计划。


这就是未来!它为教育提供了新的机遇!


二、教育信息化的价值追求


随着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和广泛应用,教育如何实现信息化并引领现代化已经成为一种使命。早在2010年,中国政府就明确:“把教育信息化纳入国家信息化发展整体战略,超前部署教育信息网络”。随后,又颁布《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明确了总体目标、发展任务和行动计划。从实际情况看,中国的教育信息化进展很好,已经从1.0版本进入到2.0版本阶段。这里无意对教育信息化的具体内容、方式、进展等进行深入讨论,更关注教育信息化的价值追求。也就是为什么要推进教育信息化,如何通过教育信息化引领教育现代化?


其实,这些问题联合国教科文《教育2030行动框架》和习近平总书记在给联合国教科文国际教育信息化大会的贺信中已给出了答案,那就是:全纳、公平、有质量的教育和全民终身学习,以及“以信息化为手段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逐步缩小区域、城乡数字差距,大力促进教育公平”,“构建网络化、数字化、个性化、终身化的教育体系,建设‘人人皆学、处处能学、时时可学’的学习型社会”。


而要实现教育信息化的价值追求,在推进教育信息化建设过程中,必须强调:1.基于网络,深度融合或合二为一,倒逼改革,跨界合作,创新引领。2.把数字化学习环境、数字化学习资源、数字化学习模式建设作为核心内容。


三、一个值得提及的案例


国家开放大学是一所以现代信息技术为支撑,办学网络立体覆盖全国城乡,面向全体社会成员的新型大学。在大学体系中,普通高校是“纵轴”上的大学,开放大学是“横轴”上的大学,各有各的功用和价值。国家开放大学的学生分布广泛,比如在草原、海岛、林海等等,目前有在校学生363万,且大部分为在职人员。如何为这些居住分散的学生提供有质量的教学服务以及实现优势资源共享?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我们的教育技术支撑水平。因此,这些年我们一直在探索“云路端”三位一体技术支撑模式,实现教、学、管、研、服一站式和一体化运行。


我们正在搭建以学习系统、管理系统为主的远程教育云平台,通过电脑、手机等各种终端接入。研发了国开“O学派”移动学习终端,并在湖南1.9万名农民大学生中应用试点,受到广大农民大学生的好评。


机会是公平的,但如果没有网络的地方,学生连接受教育的机会都没有,根本谈不上公平。为了给这些教育资源匮乏地区提供优质教育服务,国家开放大学提出“云教室”这样一个全新概念。它是物理教室与虚拟教室的结合,可以实现异地课堂教学同步、共享录播课堂资源、多终端接入增强交互,能够有效缓解边远地区师资不足等问题,是远程教育教与学理想的学习环境。自2012年5月21日首个“云教室”投入使用,国家开放大学以总部援建、总部分部共建等形式,目前在新疆、西藏、青海、甘肃等西部地区累计建成314间云教室和21间控制中心,覆盖了全国22个分部,实现了总部、分部、地方学院和学习中心的互联互通。


我国的教育资源不平衡,怎么把各种优质课程资源集聚在一个平台上,方便学习,这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国家开放大学的第一个突破就是“集聚”,将课程资源集聚在一起,建成数字化学习资源中心以及全国250多个数字化资源分中心。根据成人学习者碎片化学习特点,建成3万门五分钟课程,以及各种题材、类型的数字化学习资源,包括文理、工农、财经、政法、外语等专业,面向全国办学体系共享,方便学习者自主学习。此外,国家开放大学还建设了中国普法教育网、大学生村官学习网、滇西学习网等一批网站,全部免费向社会开放,让教育更加平民化,实现了广大人民群众在家门口就能上大学的愿望。


为了提供有质量的基于网络的学习资源服务,我们正在探索一种新的人才培养模式,一种互联网+大学的模式——“六网融通”人才培养模式,即建立网络学习空间,网络学习课程、网络学习支持、网络学习测评、网络教学团队和网络教学管理,并让这“六网”之间相互融通、相互关联、相互支持、融为一体。“六网融通”是教育与技术深度融合的结晶。在这种模式下,每一个学生,无论是身处城市或乡村,都可以拥有自己的学习空间,并在学习空间中找到自己感兴趣的课程,获得远程学习支持,并和学生、教师、社会产生广泛的联系,实现跟世界的互联互通,从而实现自己的梦想。我们紧紧围绕“互联网+”的概念深入探索,研究互联网时代的学习特点,从专业的角度,基本上把所有专业的主要课程,都按照网络学习的特点,从自学、辅导、过程、测评等环节都做了设计。


国家开放大学是一个既具有普遍性又有特殊性的新型大学,她的实践探索只是一种结合自己实际的模式。一个世界,多种模式,和而不同,请大家多提意见和建议。


(以上文字根据大会录音整理)

辽公网安备 21080402111282号 Copyright © 2019 版权所有:辽宁开放大学鲅鱼圈分校 ICP备案号:辽ICP备19020234号-1